很快洛阳城便出现了一片和以往大不相同的的场面,以往众衙役上街巡逻,就是变着法的盘剥百姓,什么吃拿卡要,收收保护费什么的。
而现在却出现了一幅让人不可思议的感人画面:什么扶老奶奶过马路啊,帮卖菜大爷挑担子啦,给受欺负的大姑娘,小媳妇讨公道啊等等,不一而足。
简直完全是变了一副模样,让人倍感惊奇和怪异!
不过一段时间后,人们也慢慢了解了原因,原来是新上任的县尉大人心系百姓,所以一上任,便颁布了仁政。
于是,众百姓对张寻是交口称赞。什么爱民如子,千年难得一见的好官啦。甚至有人把张寻称作在世圣人。
立时,张寻的好名声在洛阳百姓中便传开了。甚至朝中一些正直的官员对张寻此举也是大加赞赏。
“大人这仁政果然效果显著,如今洛阳城中可都在称颂大人的美名呢。”朱能拍着马屁说道。早已没有了先前的轻视与不敬。
“嗯,不错,不错!也是众位兄弟的功劳啊,本官必有厚赏!”张寻收买人心的说道。
其实,张寻也知道,效果之所以如此显著,也是他背后的靠山够硬,再加上他平时会来事,各方面打点可没少做,大家相互给面子而已。
不然,这仁政再好也是白搭。你实力不行,充什么大尾巴狼,只能是自取其辱,落得个里外不是人。
所以,有时候也不能完全怪某些当官的任职期间,实行懒政,什么也不做,也就什么也不会错。美其名曰:无为而治!
不过,虽然担了点事情办砸了的风险,但张寻感觉还是值得的,想要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成事,名声还是非常重要的。
别的不说,就说那刘大耳朵,仁德的名声布于四海,最后就是靠着人和这一条,三分天下有其一。
咱这样做,也是向未来的刘皇叔学习嘛。毕竟,一切都是为了名声。
具体事情有手下的人去做,张寻闲的无事,便在自己的办公房内想着将来怎么发展:黄巾之乱,董卓之乱,群雄割据……。地盘,军队,人才,想要成事无非就是这几个方面。
张寻对三国大的方向脉络能够把握住,可这地盘,军队,人才去哪里找呢。自己现在无权无势,谁会跟着一个这样的人混呢?
其实,当初张寻也想过找个大腿去抱抱,可是自己要武力没武力,要计谋没计谋,要地位没地位,谁会看的上啊。除了会盗几首诗,也别无所长。
最主要的是,乱世一至,人命不如猪狗,单纯妄想靠别人庇护,将小命交到别人手里也不保险啊。
这古代可是视人命如草芥啊,说杀就杀了。
说来说去,只有先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最重要,到时手上有筹码,是抱大腿还是自立门户都更加从容些。
张寻默默的思考着,黄巾之乱越来越近,他必须要训练一些家丁,待到大乱开始,拉出去就是一支军马。
因此,第二日,张寻便让手下人帮其招募一批庄丁用来守护宅院和酿酒生意。
公器私用,张寻现在玩起来可自然多了,毕竟古今皆如是。
当了官才发现其中的好处真是妙不可言啊。
张寻将招募人数定为两百人,他可不想落下个聚众造反的名头,因此不敢多招。
何况,兵在精而不在多,这两百人用好了,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东汉末年,百姓生活本就困苦,难以为继。加上张寻如今在洛阳声名鹊起,又兼有仁义之名,所以布告一贴出,应募之士,便络绎不绝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