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凝冰出门之后并没有立刻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。
她从自己的通讯录里面翻找出一些很久不联系的名字,打了过去。
“喂,你好,我是关理的姐姐……能问下你最近跟他联系过吗?”
“不,没什么事,抱歉打扰你了。”
“……你们最后一次交流的时候,他有没有说过什么特别的话?”
同学、朋友,甚至是网友。
夏凝冰知道“关理”几乎全部的人际关系,但她只问了关系最近的两三个。
这样都没有得到任何想到的回答,那么继续问其他关系更远的人也没意义。
接下来的电话,她打给了自己的母亲,也是关理的姨母,“妈,小理他多久没给你们打电话了?”
“我今天去他家了……没有,周末放假嘛,他就回家了一趟,可能时间紧才没来看你们。”
“嗯嗯,都挺好的。”
“就是,我感觉他好像换了一个人,跟我认识的那个……有些不太一样。”
系统把她的通话记录全都放在关理面前,“管理员,还要继续听吗?”
“不用了。”听到这里就足够了,“后面的内容你自己判断,觉得有问题再告诉我。”
这话同样也意味着保持对夏凝冰的监控。
系统对这种显然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没有任何异议。
它的隐私保护协议只针对权限者,其他人完全不受保护。
“现在我们做什么?”把夏凝冰的威胁暂且放到一边,系统的关注点又绕回主线上来——基金会?
关理没有在第一时间搭话。
基金会的发展需要时间去沉淀,他可以使用方法加速人员增加。
但必须要把握一个度。
scp基金会,这种在网络上出现的超文本创作形式,本身就注定小众。
那种临床体的档案写作是特色,也是阻碍很多人观看的“毒点”。
迄今为止,因各种途径登录过网站的人,好歹也有数千,留下来的有多少呢?
在娱乐文化肆意爆发的当下,有太多东西可以吸走人的注意力,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快感。
需要耐住性子仔细看档案才能逐步深入了解的基金会,并不是很契合目前快餐文化横行的主流。
关理喃喃自语:“不过小众出死忠啊……”
“啊?”系统没明白这句没头没尾的话想表达什么。
“当前这个阶段,基金会本身的‘小众’属性,就是它必须要保持住的‘闪光点’。”作为一个曾经深入过各种主流非主流文化圈的死宅,关理光靠分析自己都能明白很多人的心态。
首先,小众代表着不够主流,也代表着相对稀少。
俗话说得好,物以稀为贵。
当一种极其罕见,且难以被模仿的文化出现时,很容易吸引到一批死忠粉。
不仅是因为人类对高稀有度的天性追求,也因为:一旦喜欢上这种文化作品,根本找不到其他同类型作品可看,又不忍放弃,只好反复重温焦心等更,久而久之……
就熬成死忠粉了呗。
其次,自嗨排外优越感,这便是小众文化增加自我凝聚力的三大利器。
越是不被主流所认可的群体,也就越容易内部抱团。
这大概可以理解为,对外界主流文化入侵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本能。
于是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“圈子”。
圈子里的人活在一个世界,圈子外又是另外一个世界。
优秀的小众文化圈极容易发展起一套独有的“黑话”系统——只有自己人才能理解的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