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才打了半天不到,他的人就损失一半了,这让他想到一战的血肉磨坊。其实这完全没有可比性,只不过防守的法军伤亡过大产生的幻觉,而且法军在贝鲁特才多少人,哪里担得起血肉磨坊的称号。
我们将视角拉起来,观看整片战场局势就能发现,法军阵地已经被冲击的七零八落,很多地段已经易手,而这自然让防守阵地的法军31师师长阿尔尼克少将坐不住了,他现在办法也不多,只能向指挥官孟德莱克求援。
“司令官阁下,我们防守压力太大,迫切需要援军。”
在电话那头,身为城防司令的孟德莱克静静的听着阿尔尼克少将的求援电话。对于摊头阵地的危机情况,他自然知道,只不过他手头没机动兵力能有什么办法。
别看目前贝鲁特已经聚集了该地区法军绝大部分兵力,但是总共才6万多人。哪怕英军已经派出一个旅的增援(在发现罗马尼亚登陆船队后,贝鲁特法军立刻求援,驻扎在巴勒斯坦海法的英印21旅,立刻急行军赶了过来不可谓不快),但是贝鲁特的兵力也不到4万。
而且这些人还要分散到各处防守,这也导致明知道滩头防守是最据有优势,但是依然只有一个师的兵力防守。(别问什么要守摊头阵地,没有人能眼睁睁的看着敌人源源不断的安全登陆)
对于这种局面,其实早就在孟德莱克中将预料中,而且在他的计划中,也没有决战滩头的念头。
在他计划中,滩头不过是用于拖延对手的手段。他的目的并不是将罗马尼亚军队挡在海滩上,而是延迟对方的行动,为来自英军的增援取得时间。
毕竟在贝鲁特的守军只有4万不到,没有任何资本与进攻的罗马尼亚军队对抗。
虽然他有放弃摊头阵地的打算,但是不代表他愿意看到半天时间就这样放弃,按照他原本的想法,摊头至少需要守住两天,而现在别说两天一天都没有守到。
只不过现在的情况让他不得不为此考虑做出取舍,是再守一阵,拖到晚上撤出部队,还是现在就组织撤退。
当然按照他的想法,最好就是趁着夜色撤退。这既能保证部队顺利撤出来又能完成他新的设想,简直两全其美。
只不过这办法需要让摊头部队再守住半天才行,这也是孟德莱克最为担忧的一点。要是阵地被突破,那么败退的部队短时间没办法继续使用,这对贝鲁特的城防非常不利。
但是现在要撤出来,那么就需要考虑撤退造成的混乱和损失。阵前撤退一直都是个技术活,而且是难度最高的那个,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这里栽了跟头。虽然现代化的军队让这个选择不再那么可怕,但是其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,依然让每一个指挥官慎重考虑。
作为城防指挥官的孟德莱克当然也不例外,而在一番考虑之后,他做出了决定让其防守到夜色降临。而为了防止可能出现被击溃的局面出现,他还咬紧牙关抽出两个营的兵力为31师提供增援。
孟德莱克瞻前顾后的决定,对于守军而言完全是一个灾难,虽然他已经派出了两个营的兵力,但是滩头法军更本没能抵挡住来自罗军的进攻,在下午四五点的时候,阵地被罗军突破,守军大溃,完全没有能力再组织起来。
而登陆的罗军官兵也懂得审时度势,立刻尾随着败兵攻入城内,这让孟德莱克后悔不已。
只不过一切都晚了,攻入城内的罗军就像钉子一样插入其中,再夜间打垮三次法军的进攻后,终于站稳了脚跟。而紧随其后源源不断的登陆部队,与法军在贝鲁特城内不断战斗。在这其中装备冲锋枪与喷火器等巷战利器的罗军,更是利用人数的优势将法军逐渐逐出各个地点。
到第三天法军已经被逐出了贝鲁特,而其期待的英军增援,则还陷入巴勒斯坦与约旦民族起义当中。
这次由圣裔家族领导的起义,没有足够的统计数据,不过事后的报告中至少有三十万人响应。这些阿拉伯人在罗马尼亚的建议下,并不与英军战斗,反而利用自己熟悉当地情况,不断破坏道路,并且骚扰英军,让其企图对贝鲁特的增援完全泡汤。
面对贝鲁特沦陷的局面,身为中东英军最高指挥官的韦维尔上将知道,接下来的局面艰难了。